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

遵循现代科普教育理念 探索新时代高科技科普教育路径 —国杰研究院"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成功举办系列在线讲座交流会

        为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互相学习,交流互鉴,练好内功,进一步提高研究院“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老教授报告团科普讲座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分别于5月10日、19日和6月14日连续举办了三次在线讲座交流会议。

说明: 图片

        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老教授报告团5月19日上午举办线上2022第二次讲座交流会。
        出席会议的有荣获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被誉为科普诺贝尔奖)的荣誉团员李象益教授,名誉团员陈光教授、顾问徐扬禾教授及部分报告团成员共23人。系列会议由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主任申功璋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做好科普报告的一点体会”的近二个小时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前瞻,图文、视频并茂且与现场实验演示相结合,报告本身就是一个科普讲座的典范。李象益重点围绕“树立现代科普教育的理念目标”和“掌握做好科普报告的路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讲解,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说明: 图片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做好科普报告的一点体会”的专题讲座
        第一,什么是科普?怎样做科普?首先我们必须要彻底更新观念。要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为科普的根本任务。科普不是学校教育、课堂讲授模式的重复和翻版,而是要在改变普及和传播教育方式上的再创造;科普是典型性教育,而不追求系统性。
        第二,要推进深度教育,引领思维变革。为了使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必须推进深度教育。科普要以元认知的理念,不仅让公众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时代,而是一个思维变革的时代。
        第三,科普教育的创新在于普及与传播方式的改变。要注意运用参与、互动、体验的教育方式,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第四,技术赋能科普教育。在科普报告中,必须注意恰当的运用数字技术、VR、AR技术是增强公众和青少年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以推动深度教育和挖掘报告的内涵。
        第五,关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另两次讲座交流会,先后由贠超、韩国军、韦志棉、田莳、任章及刘沛清六位教授分别为大家作了题为”走进机器人世界”、“航空航天科普工作汇报”、“多姿多彩的无人机”、“国家战略资源——稀土和他的故事”、“数量就是力量,协作涌现智慧——趣谈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飞行奥妙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专题讲座。
 

机器人工程专家贠超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走进机器人世界的专题讲座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3da90ee49fe5e5bd40531f12e3c555a.jpg说明: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ab67e356fc80c21c212eb18d328d12.png
原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韩国军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航空航天科普工作汇报的专题讲座

        无人机测控专家韦志棉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多姿多彩的无人机的专题讲座
         六位教授的讲座准备充分,报告内容都体现了对高中生科普的定位,语言深入浅出,引人入胜,PPT的图文及视频并茂,探索了高科技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弘扬了航空航天的精神。与会教授们对每一个报告都进行了点评与研讨,并和作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说明: 图片
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专家田莳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国家战略资源——稀土和他的故事”的专题讲座
说明: 图片
        自动控制专家任章长江特聘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
        “数量就是力量,协作涌现智慧——趣谈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的专题讲座
说明: 图片
空气动力学专家刘沛清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飞行奥妙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专题讲座
        研究院“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老教授报告团常务副团长郑彦良教授最后说,在5-6月份疫情期间,我们航空航天咨询研究部老教授报告团连续举办了三次在线讲座交流,七个报告都非常精彩,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讲座质量和水平。这有利于开拓报告团成员的专业视野;有利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报告团的品牌影响力。下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及校庆七十周年主题,弘扬空天报国精神,聚焦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做好报告团系列讲座报告的工作。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