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国杰研究院“农业科学技术咨询研究部”王琦主任在微生物制剂推广上的新作为

   据“农资头条”2023年12月4日报道:微生态制剂风生水起,这个领域也涌现出不少专业型选手,他们以研发技术为壁垒,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微生物是农业刚需”,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兼中农绿康首席科学家王琦告诉农资头条,但微生物制剂在种植端的应用仍需继续推广。

   立足植物微生态制剂,依托植物微生态学做理论支撑,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农绿康)在植物病害防控道路上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那么它是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的?王琦从市场现状、企业研发思路做了分享。

微信图片_20231202115521_proc.jpg

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兼中农绿康首席科学家/国杰研究院“农业科学技术咨询研究部”主任王琦
耕微生态制剂,挖掘刚需市场

   谈到植物微生态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中国农业大学的陈延熙教授,1980年提出了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创制了第一个植物微生态制剂“增产菌”。另一个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梅汝鸿教授“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论为核心创立了“植物微生态学”,并研发成功益微微生态制剂

   “植物微生态制剂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成果在中农绿康转化的高科技产品。简单来说,植物微生态制剂就是从重病田中选取健康植株分离植物体表体内微生物,筛选对农作物具有促生防病功能的微生物,再经过现代发酵生产的农用微生物制剂。”王琦解释道。植物微生态制剂累计推广面积超16亿亩,创造了农用微生物应用的世界典范。

   他认为,从科学角度来看,微生物是农业刚需,能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但实际上农民农场主并没有将其作为刚需来看待,导致农业上出现许多问题。“大家对微生物刚需的认识不够,所以在选择农资投入品上只有特别需要时才会去用。”这是微生物制剂当下的痛点,也是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的机会。

   为了把微生态制剂的科研成果变成田间地头的致富技术,让微生态工程的画笔涂艳每一块土地,2007年,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6年来,王琦带领着科研团队潜心研究,聚焦农作物生产核心痛点,不断升级优化植物微生态制剂系列产品,形成了抗重茬、防线虫、抗病毒等13个系列微生态制剂产品。


 
主打纯菌概念,立体化开发产品

   微生态制剂如火如荼,企业走的路数也不尽相同。中农绿康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难走的道路,那就是主打“纯菌”概念。“纯菌也就是纯微,产品开发上有效成分全部是微生物。我们如果不做纯菌的微生物制剂,消费者就会怀疑到底是添加的化学物质起作用,还是微生物起作用。”王琦说道,“但在应用层面,我们不排斥与其他农业投入品协同使用。”

   做“难而正确”的事,本身就会面临种种难以预料的困境。在这之中,中农绿康披荆斩棘,以技术研发为壁垒,逐渐树立起市场口碑,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现在既有针对土壤问题的,也有针对连作障碍的,还有针对地上部分病害问题的,如今该公司已有万株菌种资源库,“围绕促生增产的基础功效,做了立体化的产品开发,适宜各种农业模式。”王琦总结道。

微信图片_20231204085236.png

   拿中农绿康的核心大品——绿康威来说,经过16年的推广,绿康威已经在蔬菜、果树以及中药材上大面积应用,受到了市场欢迎。据了解,2015年聊城茌平越冬黄瓜上应用绿康威,曾创造了连续87天不使用任何杀菌剂的管理神话。此外,在三七、人参、金银花等中药材上,使用绿康威能平均降低化学性杀菌剂用量40%以上。 
微生态制剂推广难题亟待突破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防病是杀菌剂的拿手活,微生物菌剂跟杀菌剂不能混配,甚至还有人认为微生物菌剂不能喷雾,因为菌剂怕太阳。认知上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对微生态制剂的推广形成了阻碍,在种植端得不到大规模的应用。这是微生态制剂最大的挑战。

   尽管现如今微生态制剂困难重重,但在王琦看来,它与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相比,未来发展依然值得期待。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无论是人们的认知还是企业研发水平都已进入到一个按部就班的阶段。微生态制剂发展历史较短,认知尚不足,但随着国家开始重视微生物这一块,其发展空间反而更大,给人的想象空间也更大。据他保守估计,微生态制剂的市场应该在1800亿-2000亿元人民币。

   如何将微生态制剂这块大蛋糕吃到嘴里,还需企业各展神通。对于微生物肥料的方向,有专家指出,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已经进入了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新业态发展时期。而中农绿康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布局。王琦介绍,中农绿康从创立就坚持做微生态制剂,只讲好微生物这一个故事。未来,在此基础上,将从菌种筛选,逐渐向工艺优化、生产智能化等多元化布局。

   从业30余年来,王琦一直从事菌种筛选、作用机制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对微生物有着别样的情怀。站在助力产业发展的立场,他呼吁道,经销商一定要选择真正有实力的厂家,从产品创新、生产能力、信用度、发展历史等来考量合作伙伴,选择好的产品;种植户要想把地种好,一定要重视微生物投入品。在他看来,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或是种植户,大家需要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把农用微生物产业做大做强。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