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国杰文苑 > 国杰十五年 > 智库-建言 >

萦怀国梦 勤奋耕耘 反响积极

萦怀国梦  勤奋耕耘  反响积极
——《建言》发刊十三载报告
财政经济与会计咨询研究部  项镜泉
项镜泉  研究员、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社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杰研究院财政经济与会计研究部顾问。曾从事政府政策研究、经济管理教学、经济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工作。1997年至2008年任老教协社科专业委员会财经管理分委会和国杰研究院财政经济与会计研究部常委副主任。
   
      值此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开发咨询研究院成立15周年之际,特将我部《建言》的发展历程作一回顾性汇报,以志纪念。
一、筹办《建言》的动因和过程
     《建言》是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开发咨询研究院财政经济与会计咨询研究部和中国老教授协会财经管理分委会共同编发的“内参”(内部参考)性质的资料,主要为反映我部(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主送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参阅,供其相关管理与决策机关进行决策工作和制定、调整政策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创办一份“内参”性质的刊物在中国老教授协会批准我们成立财经管理分委会后不久就有所酝酿。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开发咨询研究院成立后,我们成建制地成为研究院的一个职能咨询研究部后,在研究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定名为《建言》,采取简报的形式于2002年5月正式创刊。至2015年5月历程了整整13个春秋,大体每月1期,共出刊164期。
    为什么要办《建言》,先从我们的成员结构和我们部(会)刚组建时遇到的一些事说起。
    我们研究部的多数成员,在离退休前一直分别在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国家统计局和原来的国家改革办公室等中央机关长期从事研究工作或专业性业务工作的一批专家和学者。他们对国史民情,国计民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财经政策研究方面有长期经历和多方感受。如何发挥他们积累的这些宝贵财富的作用,是需要摸索的一个问题。
    我们在1997年加入中国老教协,开头几年对如何发挥集体的优势,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考虑不多。对大家的研究成果,主要由个人自行处理。个人觉得可以发表的,就个人向有关报刊杂志去投稿。个人觉得应向上反映,就以个人的名义向有关部门递送。但有儿件事给我们提出了问题:
    一件是,参加几次地方的发展咨询后,有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上下联动才好解决。例如,一次是到某省区两个县帮他们搞发展咨询,发现他们不仅把国有企业都贱卖了,而且卖了以后政府放任自流,企业对资产任意处置,随意停产,有的还抽逃资金,劳动者的权益毫无保障,国家税收也减少来源。我们就此向当地领导提出后,有关方面还不以为然。后来听说这是各地方的普遍现象。我们觉得,对这种国家政策被严重扭曲的行为和企业的违法行为非常有必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以个人的名义反映很难引起重视。
    还有一件事是,有一年,国家的一个重要部门为下一年的经济发展问题,请我们的几个专家去座谈,听取意见。座谈会结束时还要求我们留下书面材料。会后有的同志补寄了书面材料。这说明人家是很重视和需要我们的意见和建议的。
    另外,在研讨一些经济发展和改革热点问题时(如经济发展速度问题,国有企业应如何改革问题等),我们对社会上一些对决策有影响的人士(人称“公知”们)也有不同意见,对他们发出的某种“杂音”,特别是“西化”的声音,觉得也应让有关部门反映,让决策部门知道还有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决策者兼听慎决。
    所以我们考虑,应该有一个比个人零星反映意见更容易引起重视的固定的形式为好。在这过程中,国杰研究院分管社科片的领导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希望我们财经研究所(我部当时的名称)为国家经济决策多发挥一些作用的要求。
    我们部(所)在开会商量如何贯彻这一要求时,当时我们的主持人李海和项镜泉同志积极倡议,办一个《建言》作为内参性质的简报,在围绕经济发展和改革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过程中,对大家认为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和意见,以《建言》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特点和要求。于是就决定开始编发了《建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之所以要办《建言》,更有政治理念方面的因素。如果把当时大家在讨论办《建言》所表达的心情和想法来概括的话,其动因有三:
    首先是为信仰所驱动。研究部的专家学者离退休以后,人生的信仰不变,都表示要继续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始终记住党中央对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要求,特别是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要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要求,在自己的老年生活中要有所体现。在国家社会经济大变革大发展之中,各种思潮、多种利益、多层矛盾交织一起状况是必然的、也是复杂的。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全党和全民的愿望和追求。在坚持党的宗旨,巩固治国根基、维护人民利益方面,我们这些老人有一种特别敏感、特别执着的心情和意志。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虽离退休了,但不愿做国家建设的旁观者,不愿做社会生活的浮萍草,信仰驱动着我们必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并从实际出发,通过《建言》表达我们的心愿和诉求,以此作为助唱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一种形式。
    其次是依责任而担当。本研究部成员,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和建设的参与者,经历了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国内外的形势和变化感受良多,非常关心和珍惜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那样,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理论盲点、政策难点、工作断点、作风污点,都极为关心,更有责任提些意见建议给领导参考,为更好地发展和改革尽到一分责任,为贯彻中国老教协章程规定的“继续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性质宗旨和“根据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市场的迫切需要和社会热点,组织专题研究,开展学术研讨与咨询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作决策参考”的要求,从而体现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通过《建言》这一形式可能是落实这些要求和责任担当的较好平台。
    第三是为和谐所牵挂。离退休的老同志,求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心境很重。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现象,既有积极因素,又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对这些不和谐因素,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它同党的宗旨有冲突,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此,我们要从客观现实出发,在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表明我们的看法,并提出我们的建议和主张。通过《建言》这一平台,表明我们的心愿,以利于促进和谐。
二、集体形成的编发《建言》的要求和原则
     在酝酿创办《建言》的过程中,对于编好《建言》的要求和方针、原则等问题,曾组织了本部(所)成员多次讨论,并聆听了研究院、老教协及社科专业委员会领导的意见,确定了办《建言》的宗旨和编辑方针,落实了相关责任和工作流程。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以下共识。
    关于编辑的方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围绕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形成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国家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在研讨过程中,不同意见和主张都是可以畅所欲言,但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形成共识。对不符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对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理论和影响,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最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正能量。
    关于《建言》的内容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现实性、全局性、预见性和创新性。就是我们研究和反映的内容都应是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都是有全局影响的宏观经济问题。有的问题当时虽不是热点,但预见到即将成为热点问题,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也可进行研究和反映。每期《建言》,既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和问题,也要分析原因,更要提出建设性的有新意的建议。对业界提过的意见建议,我们赞成的,不去重复,不“炒冷饭”;对影响决策的某种不合适观点和主张,要敢于表明我们的不同意见。对反映问题的分析,要有深度,要作必要的理性阐述,但又有别于学术性文章,不作长篇大论的理论探讨。
    关于《建言》质量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特别要在观点上、数据上、文字上下足功夫。提出的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在数据上,真实可靠,不出差错。在文字上,精雕细刻,做到通畅可读,不讲套话、空话、假话、废话。为了保证质量,采取集思广益的办法,多方听取意见而后定稿。为节省阅读者的宝贵时间,《建言》采取一事一期的原则,一期一个主题。不追求数量。不使多问题堆积成集而阅读费时。文字坚持短小精悍原则,字数一般控制在2千左右,除少数难简述的问题外,最多不超过4千字。
    关于《建言》的性质,坚持公益性原则。一是《建言》立论的出发点要为信仰理念,为国家复兴富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说话;二是不图谋赢利,不图谋报酬,对受众无偿赠阅。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和原则,我们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群策群力办法,广泛听取意见,而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匆忙作出决定。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和原则,我们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建立了《建言》编委会,推举德高望重的同志和研究部的主任、副主任分别任编委会的顾问、主任和委员。凡属重大事宜通过编委会讨论决定。同时成立了编辑部,由热心编辑工作的同志承担。对较难修定的稿件,聘请专业特长的专家帮助审改。对具体稿件的处理和审定,实行主编负责制,承担全责。
三、《建言》反映和建议了哪些问题
     把《建言》各期内容归纳起来基本是两大类:
    一类是经济发展问题,诸如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的指导方针问题,经济发展速度问题,宏观调控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财政、货币、投资、就业、分配等政策的调整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问题,“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房地产健康发展问题,股市健康发展问题,等等;
    另一类是改革开放问题,诸如坚持改革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干扰问题,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问题,社会收入分配与缩小差别问题,财政、税收、金融改革问题,社会保障及其医疗等制度改革问题,利用外资问题,打破美元霸权问题,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问题,反对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问题,等等。
    上述内容都是很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言》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就所涉及的方面,按照以实带虚、虚实结合的要求,尽可能地用言简意赅的文字阐明一些看法和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以下分列《建言》的标题或主要观点,稍作具体说明。
    (一)党政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1. 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分期系列编排了:“首先要恢复和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理念教育”,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全国人民”;坚持和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经济基础;要稳定经济,大力遏制通货膨胀;要端正干部作风;要反对封建迷信;亟需强化德治。
    2. 根据腐败日益加剧的现实多次发出了遏制腐败的呼声和建议。特别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不要让资本拜物教侵蚀党的肌体》的《建言》。
    3. 较早地建言改革以GDP为主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坚持以工人和农民为本”的观点和建议。
    4. 建言了《必需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素质》。
   (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清除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理论影响方面。
    1. 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改革中指导地位的具体建议。
    2. 提出了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议。
    3. 批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因袭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4. 提出了坚持我国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具体建议。
    5. 多次提出了消除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干扰和影响。包括消除“市场化”改革口号的影响,消除西方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思想领域的影响,清除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党的影响。
    6. 提出了坚持“党总揽全局”原则,摒弃“用改革总揽全局”的口号。
    7. 提出了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规划的建议。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搞好宏观调控方面。
    由于本部成员多数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因而这方面的《建言》最多,约占全部《建言》的15%左右。主要内容是:
    1. 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或应采取的财经政策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2. 对“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也反映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3. 对国家年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更为关注,每年都要发送若干期《建言》,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问题和防止经济过热与遏制通货膨胀问题反映的意见更多。
    4. 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问题也上报了一批《建言》。
    5. 为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范化和有效性,还提出了制定《宏观调控法》的建议。
   (四)财税政策与财税改革方面。
    1. 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调整财政政策及其政策适时发挥的着力点的建议。
    2. 就群众反映较多的行政经费支出过大的问题,多次提出了:多处着力全面压缩行政费用,精简机构与冗员,改革公车,严控“三公”(公费接待、旅游、出国)经费支出,严格支出标准等专题性建议。
    3. 就财政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如财政赤字过大、“土地”财政危机、地方债务风险、国债功能不力等)适时提出了建议。
    4. 就尽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增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提出了改革意见。
    5. 就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
    6. 就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国家财政提出了建议 。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方面。
    1. 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调整货币政策及其政策适时发挥的着力点的建议。
    2. 就金融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如货币增长过多和通货膨胀问题,信贷增长过快和发生“钱荒”问题,防范金融风险问题,房地产信贷过多问题,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问题及其使用问题等),适时提出了对策建议。
    3. 提出了金融支持第三次工业改革、支持科技发展、支持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4. 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支持农村合作事业发展、支持扶贫脱贫工作、支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建议。
    5. 提出了利率、汇率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问题的建议。
    6. 提出了参照国际标准全面提升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六)遏制通货膨胀与和防止通货紧缩问题方面。
    1. 对社会上有些人主张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或者宣扬通货膨胀不可怕论、或者明知存在通货膨胀风险而不予承认、或者认为中国百姓可以承受3%-6%的通货膨胀率等观点和主张,《建言》都及时反映了反对的意见和防治通货膨胀的具体建议。
    2. 通过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应把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作为我们经济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坚持稳定价格为我国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的《建言》。
    3. 从统计制度和方法上提出了防止通货膨胀、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建言。
    4. 对社会上出现“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观点会影响国家决策时及时反映了我们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七)社会收入分配问题与缩小收入差距问题方面。
    1. 分析和反映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须引起重视的建议。
    2. 提出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限制不合理高收入、应重提“劳资两利”的口号等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3. 对发生突出不合理分配引起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如平安保险公司经理拿天价年薪、广东东莞发“红包”等)及时提出了“应当叫停”的《建言》。
    4. 建议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八)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方面。
    1. 针对引进外资中存在片面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多次提出了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遏制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资的《建言》。
    2. 为了贯彻落实“国民待遇”原则,促进公平竞争,两次建言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
    3. 鉴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贸失衡、外资掌控了大量外经生产经营业务和利润外溢等状况提出了降低外贸依存度、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节制外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战略等建议。
   (九)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方面。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后,为应对危机,我们集中报送了一批《建言》,因而在《建言》总量中占第三位。主要内容是:
    1. 分析了这次危机的性质、原因和危害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从宏观经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应对危机的战略和对策。
    3. 结合美国的债务危机和欧盟一些国家的财政危机的教训提出了我国应当借鉴之处的《建言》。
    (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壮大方面。
    由于新自由主义有影响的人物主张国企私有化的影响一浪接一浪,逼着我们要针锋相对,因而这方面的建言成为另一重点,约占《建言》总量的10%以上,排为第二位。主要内容是:
    1. 从理论上揭露新自由主义搞私有化的错误、目的和危害。
    2. 从实践上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发挥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功绩和意义,指 出在改革开放中被削减的现状及所有产生的危害。
    3.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主导作用的要求,做大做强;并坚持从宏观全局出发,合理布局,有序进行,不能一卖了之,一混了之。
    4. 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中观、微观管理制度。
    (十一)关于 “三农”问题、发展集体经济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水利建设问题方面。
    1. 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立足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建议。
    2. 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的建议。
    3. 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和措施。
    4. 就南水北调工程、落实全国水利建设改革和发展决定提出了建议。
    (十二)教育和科技发展方面。
    主要就发展教育事业和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提了一些建议。
    (十三)房地产市场与房改问题方面。
    1. 对房地产发展中的问题较早地提出了要防止失控的建议。
    2. 对房价高涨问题多次提出了国家要采取果断措施的建议,并提出了要发挥国有企业平抑房价的作用。
    3. 提出了抓好廉租房等公房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城市平民住房难的建议。
    (十四)股市与股改问题方面。
    主要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股市的问题和经验提出了健康发展的建议。
    (十五)区域发展方面。
    主要就重视中部地区财经发展问题、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十六)城市发展方面。
    主要就城市不能搞“摊大饼”式的发展和不能急于城市化问题提出了意见。
此外,关于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旅游、遏制人才外流、加强人大监督、规范行业社团管理等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四、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收获
     《建言》从各个角度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诸多收获,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一)对国家决策发生了有效参考作用。
    由于《建言》主要是提供给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作决策参考的,而且它是“内参”的性质,注明了“仅供领导参考”, 并不能要求阅读者有每期反馈的信息。但是,我们也从不同渠道听到或看到了对《建言》不少的反响。
    因为《建言》起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献计献策、为有关部门沟通和反映一些民情民意的桥梁作用,国家有关部门都很重视《建言》反映的意见建议:一般都依据反映内容的重要和影响程度,或转送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参阅,或令其内部刊物转载,以引起重视和关注,或批示其有关司局或有关同志研究。
    虽然我们不能了解国家决策机关决策的过程与情况,但从决策部门对决策所作的公开宣示看,有许多是我们建言在先的。比如:2003年末我们提出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7%左右,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要适当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继续实现稳健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外汇收支平衡等几期《建言》,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被采纳。2005年末提出2006年继续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建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被采纳。针对各地出现的片面追求GDP增速的偏向,2006年11月提出2007年“经济发展要把好放在第一位”的《建言》,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采纳。2007年末提出2008年经济发展要切实以好为先、突出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行稳中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十点建议,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都被采纳。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暴发以来,我们着重从应对危机方面提出了近10期《建言》,共约50余条意见建议,诸如要扩大内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发展;要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应对危机中作用;要提高引进外资和外经工作水平;在外经外贸中减少美元结算范围、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以减少美元影响和反对美元霸权;在中美经济合作中应坚持保障我国利益不受损害的原则;应对世界经济危机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逐步打破美欧的金融垄断格局;等等这些,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金融工作中得到了印证。当然,政府工作的上述决策内容是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形成的,我们的建言只是其中之一。
    还有,为迎接党的17届四中全会召开,提出“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两期《建言》专报中央参考,其中的建议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17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得到吸纳。2003年初提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并坚持其公益性原则的《建言》在主管部门后来提出的医改方案中得到印证。2005年和2006年两次提出尽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建言》,全国人大于2007年3月作了这样的决定。人大常委会制定《反垄断法》法时,我们送达了“要警惕和反对有些人以反垄断为名进行诋毁、削弱、瓦解国有经济的图谋”的《建言》供参考。2006年提出健康发展我国股市的《建言》当即收到了国家证券委专门来函表示感谢。2007年提出“旅游黄金周”政策不宜持续,应坚持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言》在主管部门调整“五一”、“十一”长假政策中得到印证。2008年7月提出要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建言》,主管部门不久就下发了稳定物价的文件。2009年提出“提高国有企业盈利上缴比例”的《建言》有关主管部门予以采纳实施。2012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建言》反映水利建设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都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同时,针对有的部门积极推行“核心CPI”这一外来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方法,我们提出了“‘核心CPI’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用以指导经济工作”的《建言》得到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价格协会的重视,并用他们的《内参》予以转发,引起了主管部门重视,不再宣传这一统计方法。此外,反映的某保险公司负责人拿畸高年薪问题、广东某地政府发涨价红包问题,都得到了制止和解决。对《建言》反映的财经工作中的具体工作问题(如反映有的粮库收购粮食的资金不到位,有的医院药品价格不合理等),一些主管理部门都很重视,进行了追询和纠正。
    我们得到有关部门对《建言》所提意见建议予以的肯定来自以下方面:有的部门(如国务院研究室)约请本部专家到该部门开会时指出:你们的意见建议很好,很及时,很有参考价值;有的部门(如财政部)开会时对我们成员提出的《建言》给予的肯定和表彰;有的部门(如国家发改委)的有关领导打电话给予肯定和感谢;有的部门(如国家证券委)发来专信感谢《建言》所提建议;我们从有关政府部门主办的内部刊物(如国务院研究室主办的《送阅件》、《室内通讯》等)和主办的网站与报刊中对《建言》所作的转载;从熟人(如朋友、同事、学生)看到或听人转告有关部门领导对《建言》的批示。这些肯定和精神感谢对我们办好《建言》起了重要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建言》除了主送国家有关部门内部参考外,也有少部分发送兄弟单位和少数主流媒体交流。这些单位读者都给予好评。北大、清华、人大、中财、北京财贸大学等高校和中央党校的读者一致反映,《建言》提供了很新鲜的材料,对其教学研究很有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及其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财贸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读者也给予了同样的评价。有的还作重要文章传阅或推荐给地方决策的同志参考,并得到了这些读者的好评。《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财经报》、《经济参考报》、《马克思主义文摘》、《中国财经信息资料》、《老干部参考》等报刊多次转载《建言》的文章。有的网站还予以再转载。但媒体的这些刊载情况大多未事先告知我们,难以综合详情。
    鉴于《建言》反映的都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事,作为学术资料和当今史料,有长期保存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建言》中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有许多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和争论。就是近一二十年来,人们有一个比较共同的感觉:宣扬西方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学者及其文章受追捧,甚至成为所谓“主流”,充斥媒体,非常泛滥。而不赞成这类观点的文章,受到冷落,极少给予发表。我们研究部不少同志都受到过这种冷遇。为了对所谓“非主流”观点作点申辩,为了给学术研究增加一点新的研究资料,为了宣传《建言》的观点和争鸣于学术界,经中国老教协和国杰研究院的同意,于2011年8月将第1期至第117期的《建言》合订成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向社会公开发行。
    《建言》合订本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称赞。江苏一读者来信说:“《建言》不愧是资深专家、学者的杰作,文章质量很高,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都很强,颇有真知灼见的品位;内容丰富,事关国内、国际许多重大问题,恣肆汪洋,蔚为大观,独树一帜。……对你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表示十分敬佩。”湖南一读者来信说,读《建言》后有两点感受:“一是提高了理论水平,分清了许多理论是非,较深刻地认识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错误和危害。二是提高了政策认识水平,有利于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把握方向,防止“跟风”,更好地执行政策。” 江西一读者写了一首溢美诗:“《建言》处处显明珠,不为权贵为民呼。问题个个说得准,原因分析令人服。解决问题献高建,纳谏推新有前途。夕阳红处显心手,老骥为民亿众舒。”
    同时,一些学者还在报刊上对该书发表了高度肯定的书评。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经济导报》发表的书评指出:《建言》以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为背景,结合国情演变的实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阶段性政策建议,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修订和协调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是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不可多得的好书。一位年轻博士在《中国财经报》发表的书评说:《建言》的“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基于这些老专家对当今中国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剖析,提出了不少受到重视的建设性建议,并分析了一些不符我国国情的主张。是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而思考的好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较资深的研究员以《学术的精研诤言  决策的有益参考》为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刊文指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反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既是《建言》的指导原则,也是书中涉及较多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各级领导者、实际工作者、教学研究者和一切关心中国发展和改革的人士值得阅读、会有收获的好书。
    以上这些评价也是对我们继续办好《建言》的鼓励和鞭策。
    (三)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本部成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要求。
    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学的要求。
    为了写好《建言》,为了办好《建言》,促使和激励我们研究部成员更加认真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政策文件,学政治时事;还继续学专业知识,充实、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促使学西方新自由主义等经济学,了解它的内容和实质;还促使再学文化,提高写作水平。而《建言》的选题、调查、研究、构思、行文、成稿和成员之间交流意见、座谈讨论,以及编辑的审阅、修改、定稿等等过程就是上述学习的过程。我们研究部的成员都说,通过《建言》的写作、讨论、编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增多了,提高了,”“脑子没糊涂,而是更清楚了!”就是我们研究部成员通过《建言》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要求的体现。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为的要求。
    由于《建言》是一块园地,一种桥梁和平台,从以上阐明的内容中,它起了多方面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学界某些方面的民情民意,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和正确决策;就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看法和解决的意见建议,为国家决策起了献计献策的作用;通过《建言》的渠道和出版,交流了学术思想,增多了教学研究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术繁荣和发展。这些作用主要是我们研究部成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建言》形式和桥梁来实现的。就是我们研究部成员运用《建言》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为的要求。
五、经验体会与承续问题
      如果说创办和组织编辑《建言》有什么经验的话,我们的体会是:
    《建言》是在中国老教授协会和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开发咨询研究院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他们对《建言》的创办、编辑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每年对《建言》的工作和成绩都给予的肯定和表彰。而且为了解决《建言》印制、邮递等费用不足的困难,中国老教协和国杰研究院从2006年起,每年都分别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2011年《建言》的合订出版,中国老教授协会老会长吴树青教授还专门作序。这些精神的物质的鼓励和支持,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中国老教授协会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对《建言》的创办和选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要求和建设性建议。老教协和研究院下属各兄弟单位也给予了许多鼓励和支持。这些都极大地激励和帮助我们办好《建言》。
    《建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老教协财经管理分委会和国杰研究院财经与会计研究部的全体成员为《建言》都付出了大量劳动。包括研究部(会)顾问,历任正副领导,《建言》的各位编委以及聘请参与审稿的同志,那些已是和接近耄耋之年的同志和相对年轻几岁的同志,以及聘请的几位年轻的同志,都积极写稿或为《建言》的其他工作做了贡献。特别是大家那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团结协同、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感人。是办好《建言》的决定力量。
    还有许多知名学者出于对《建言》的信任和热爱,有的主动投稿,有的应邀撰稿,有的合作写稿,有的推荐赐稿。还有一些年轻博士非常热情地为《建言》供稿,都是办好《建言》的重要支援力量。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那些同志,无论是本研究部的,还是非本研究部的,无论是《建言》的作者,还是编者,或是其他工作者,他们那种不计报酬、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办好《建言》的巨大推动力。
    还有许多读者,他们关心《建言》,反馈信息,提供建议,作出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大力支持《建言》出版,都对办好《建言》起了积极作用。
    《建言》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本研究部成员的年龄越来越大,体质日衰,精力不支,而新成员的来源稀少,不仅《建言》稿源日少,而且关系工作承续的大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水平有限和工作不周问题须要不断提高和改进。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